钢结构中的刚接详解
在钢结构中,刚接(刚性连接)是指连接节点能够可靠地传递弯矩、剪力和轴力,使被连接构件在节点处具有足够的转动刚度,变形协调,近似于刚体连接。刚接是钢结构中常用的连接方式,广泛应用于框架结构、梁柱节点、桁架体系等。
1. 刚接的基本特征
传递内力:刚接能够传递弯矩、剪力和轴力,使被连接构件在节点处共同工作。
转动刚度:刚接的转动刚度较大,节点处的相对转角很小,变形协调。
构造形式:通常采用焊接、高强度螺栓连接或焊接与螺栓混合连接。
2. 刚接的构造形式
(1)焊接连接
全熔透对接焊缝:在梁翼缘和腹板与柱的连接处采用全熔透对接焊缝,确保焊缝质量,传递弯矩和剪力。
坡口焊缝:在柱翼缘和腹板处设置坡口,通过焊接填充金属,形成连续的焊缝。
(2)高强度螺栓连接
摩擦型高强度螺栓:通过螺栓预紧力使连接板之间产生摩擦力,传递剪力。摩擦型连接具有较高的抗剪承载力和延性。
承压型高强度螺栓:螺栓杆身与孔壁接触,通过承压传递剪力。承压型连接的承载力较高,但延性较差。
(3)焊接与螺栓混合连接
梁翼缘焊接、腹板螺栓连接:梁翼缘与柱采用焊接连接,传递弯矩;梁腹板与柱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,传递剪力。
端板连接:在梁端设置端板,通过高强度螺栓将端板与柱连接,端板与梁翼缘和腹板焊接。
3. 刚接的设计要点
(1)连接强度
焊缝强度:焊缝的强度应不低于被连接构件的强度,焊缝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。
螺栓强度:高强度螺栓的预紧力和抗剪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,螺栓的排列和间距应符合构造要求。
(2)节点刚度
转动刚度:刚接的转动刚度应满足结构分析的要求,确保节点处的变形协调。
半刚性连接:在某些情况下,刚接可能表现出半刚性特性,需要考虑节点刚度对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。
(3)构造细节
焊缝尺寸:焊缝的尺寸应根据被连接构件的厚度和受力情况确定,确保焊缝能够传递所需的弯矩和剪力。
螺栓布置:高强度螺栓的布置应均匀对称,避免应力集中。螺栓的排列应便于施工和检查。
加劲肋:在梁柱连接处设置加劲肋,提高节点的刚度和承载力。
4. 刚接的应用场景
(1)框架结构
梁柱节点:刚接常用于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,确保梁和柱在节点处共同工作,传递弯矩和剪力。
柱脚节点:柱脚节点通常采用刚接,将柱的轴力、弯矩和剪力传递给基础。
(2)桁架体系
弦杆与腹杆连接:在桁架体系中,弦杆与腹杆的连接通常采用刚接,确保桁架的整体稳定性。
(3)桥梁结构
主梁与桥墩连接:在桥梁结构中,主梁与桥墩的连接通常采用刚接,传递车辆荷载和风荷载。
5. 刚接的优缺点
(1)优点
承载力高:刚接能够传递弯矩、剪力和轴力,承载力高,适用于大跨度、重载结构。
刚度大:刚接的转动刚度大,变形协调,结构的整体性能好。
延性好:焊接连接和高强度螺栓连接具有较好的延性,能够吸收地震能量。
(2)缺点
施工复杂:刚接的施工工艺要求较高,焊接质量难以保证,螺栓连接需要精确的预紧力控制。
造价较高:刚接的材料用量和施工成本较高,尤其是焊接连接需要专业的焊工和设备。
维护困难:刚接节点一旦损坏,维修和加固较为困难。
6. 刚接的设计规范
中国规范:《钢结构设计标准》(GB 50017)对刚接的设计、施工和验收提出了详细要求。
国际规范:美国《钢结构设计规范》(AISC 360)、欧洲《钢结构设计规范》(EN 1993)等也对刚接的设计和构造做出了规定。
7. 刚接的施工要点
(1)焊接施工
焊接工艺评定:焊接前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,确定合适的焊接参数和工艺。
焊缝质量检查:焊接完成后,应对焊缝进行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测,确保焊缝质量。
(2)螺栓施工
螺栓预紧力控制:高强度螺栓的预紧力应通过扭矩扳手或液压拉伸器精确控制。
螺栓安装顺序:螺栓的安装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,避免螺栓受力不均。
(3)节点防腐
防腐处理:刚接节点应进行防腐处理,如喷涂防腐涂料或采用热浸镀锌等。
8. 刚接的检测与维护
(1)定期检测
焊缝检测:定期对焊缝进行无损检测,检查焊缝是否有裂纹、气孔等缺陷。
螺栓检查:检查螺栓是否有松动、断裂等现象,必要时进行紧固或更换。
(2)维护加固
焊缝修补:对发现的焊缝缺陷应及时修补,确保焊缝的完整性和承载力。
螺栓更换:对损坏的螺栓应及时更换,确保节点的连接可靠性。
Copyright © 2006-2023 深圳市诺科空间膜结构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9124677号 XML地图